卡车资讯中心

“双轮驱动”开启转型新动力——记辽宁曙光汽车集团

2015-12-21

2015年,是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发展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。既是而立之年的曙光走向下一个30年的起始之年,也是集团转型升级“涅槃三年”的最后一年;既是曙光“十二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,又是集团实施“双轮驱动”战略的发力之年。

一年来,曙光人经受住了考验,付出了艰辛,深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,突破发展和经营瓶颈,努力拼搏走出经营困境,为曙光的发展史书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篇章!

一年来,曙光根据国家战略、产业政策、行业形势以及企业经营需要,制定并实施了打造“一流的新能源商用车集团”和海外发展全球布局的“双轮驱动”战略,高效调整产品及市场结构,发力新能源产品开发和全系列产品平台建设,扩大战略联盟产业链合作,全力拓展海外市场,有效推进了资本市场运作。

一年来,努力有了回报。曙光实现了由传统产品向新能源产品的平稳过渡,新能源汽车的开发、生产和销售实现新突破,陆续占领北京、上海、沈阳、鞍山等市场;海外市场快速扩张,南美和中亚取得重大进展,启动了轻客出口项目;乘用车与中移动等央企优质客户战略合作;同轴直联式纯电驱动车桥研制成功,成为行业首创;资本市场完成了定增前期工作,对整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、增强自主核心技术竞争力必将产生深远的推动作用。

绿色引领未来

创新,对于持续下行的实体经济,是最强而有力的支撑力量。面对汽车工业整体不景气的冲击,曙光确立的应对战略是:成为行业领跑者和市场定价者,以创新突破宏观形势围城。好比熊来了,但你是森林中跑得最快的猎人,那还怕什么呢?

一年来,曙光真的做到了,以创新产品和市场傲然领先同侪。

2015年新能源客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。已在新能源之路上探索了十余年的曙光人,厚积薄发迎来收获季——

今年9月9日,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隆重举行,来自90多个国家的1500多位商界、政界、学术界和媒体领袖参与论坛活动。20辆来往穿梭服务的大连黄海汽车公司制造的“瑞途”纯电动轻客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瞩目。

“黄海瑞途”2012年底上市,如今业绩不俗,以其融合先进的产品技术、超长续航能力、超越同级竞争对手的内部空间优势和良好驾乘体验,深受国内外用户好评,享有“欧系轻客价值标杆”称号。这款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,选用国际先进的永磁同步直流电机和大容量三元锂电池,最高车速可达120公里/小时,一次充电续航里程高达280公里,性能指标均远超同类产品:电磁干扰试验、电阻测试、噪声测试、涉水试验、续航里程试验和可靠性试验等的数据全部达到并超过国家标准,关键零部件电机、电池、电器元件等防尘防水等级达到国际最高的IP67等级,在恶劣的气候条件和复杂路况下,依然能够保证运行稳定。选择在达沃斯论坛这样一个全球瞩目的重要场合亮相,也表明了曙光对于这款产品的充分自信。

11月16日,曙光汽车集团大连黄海汽车公司向中国某大型企业集团交付首批100辆“瑞途”纯电动轻客。集团董事长李海阳借机向外界传递了未来黄海新能源轻客的目标——“2020年进入中国新能源轻客前三甲,2020年全面实现黄海瑞途智能制造”。曙光在坚持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,积极承担社会公民责任,响应国家节能减排、构建环保型社会的总体要求,致力新能源汽车发展,践行环保理念。“瑞途”就是一枚“过河的卒子”。

10月起,丹东黄海公司向河北保定公交公司陆续交付591辆纯电动公交订单,包括10米车型DD6109EV1 391辆、8.5米车型DD6851EV1 200辆。保定作为河北省低碳试点城市,这591辆电动公交车占据保定公交新能源客车半壁江山,再次印证了曙光集团作为新能源客车行业翘楚的雄厚实力。此次,为配合保定公交的智能化需求,黄海客车还在每台纯电动车辆上安装智能化系统,实现车辆实时监控、车辆导航、车辆故障远程诊断和车辆调度管理等功能。

一直以来,在曙光有着这样一句话:“第一辆车是销售人员卖出去的,第二辆车是售后服务人员卖出去的。”正如董事长李海阳所言:“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,产品和市场模式均发生了重大转变。产品安全可靠、性价比高,对客户实行贴身“保姆式”服务,已经成为新能源车辆通用的市场标准。”目前,曙光的纯电动产品系列已陆续推向市场,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2016年1月,还有订单在陆续确认中。

未来,曙光将把“新能源客车的研发与应用”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,其在新能源领域的不断探索和业绩成果也使人们有理由相信,曙光将继续肩负使命,为人们的绿色出行和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

创新支撑发展

创新,决定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曙光在国内外新能源客车舞台上崭露头角,占领行业科技制高点,其拥有过硬的科技实力是决定因素。

一年来,曙光在保持传统产业健康稳定、持续发展的前提下,积极主动寻找、掌握新技术,与传统产业进行嫁接、升级,使整车及零部件产业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,迎合“中国制造2025”时代。在企业中长期发展方向上,紧密围绕“新能源商用车集团”进行布局,以新能源、智能化技术为主要方向,重点发展新能源整车及核心系统产业。

新能源核心系统方面,曙光通过自主研发与投入,重点掌握新能源整车控制技术、电池管理系统BMS技术、远程智能监控平台技术、微轻型电驱动车桥技术等。同时,紧密跟踪市场需求与技术成熟度,适时进入中重型轮边电驱动车桥、轮毂电机、电子转向EPS、电子制动器、电子悬挂等新能源核心系统领域。

2014年11月,曙光车桥历时3年研发的同轴直联式纯电驱动车桥首台样机顺利下线。这一产品的研制,对曙光公司乃至整个行业具有划时代意义:其将驱动电机集成到驱动桥内部,电机壳体与桥壳共用,并采用铝合金材料,重量轻散热性能好;将驱动电机与减速机构集成,采用行星减速机构实现了输入与输出同轴,具有扭矩分布均匀不偏载、震动小、噪声低等有点;最后将行星差速器与行星减速集成。曙光对这一战略产品进行了平台性规划,分别适用于标准微客、大微客、SUV、轻客、大型轻客以及中巴车型,各车型的电驱动车桥项目陆续启动。至此,在电驱动车桥方面,曙光车桥拥有多技术路线、多平台、多系列的多元化产品,覆盖微型、轻型、中重型客车。

新能源整车方面,曙光集团将以轻客、大客、皮卡、特种车四大产品平台为基础,以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为主要技术路线,以燃料电池为长期技术储备,针对城市公交、物流配送、团体通勤、旅游租赁、短途客运、高端商务、特种用途等不同细分市场,打造标准型新能源整车产品,形成完整的新能源商用车产品布局。

技术创新与运营创新有机结合,再造产业链,曙光可谓长袖善舞——

今年6月1日,集团旗下上市公司“曙光股份”对外发布定增预案,募资逾6亿切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。公司拟控股收购亿能电子,将产业链延伸至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市场,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制造产业链。

8月19日,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,曙光是发起单位并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。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成立,将为辽宁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,有力促进辽宁省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,在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、资源优化、技术进步和产业链布局等方面,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。

在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推动下,曙光旗下黄海新能源客车以京津冀区域“明星客户群”为示范基点,迅速向全国辐射,形成了车辆性能稳定、故障率低、出勤率高的良好市场口碑。不仅如此,曙光还走出国门,奔跑在南美、中亚地区国家的街头,在世界舞台上书写着“中国制造”新的荣耀。

进军海外实现国际化

准确把握历史机遇,是大型企业的第一战略和生命线,要看大势、布大局,抓住机遇,顺势而为,乘势而上。

2015年,是曙光的“国际元年”。积极响应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努力“走出去”,通过配置世界资源来加快发展,海外业务已成为曙光重要战略支点。

6月5日,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政府代表和企业代表访问曙光集团。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政府在2014年和辽宁省政府接洽产能合作项目,通过曙光集团和俄罗斯大型商业集团TRANS SERVICE对轻客、新能源客车等项目的业务接洽,积极推动两国政府对“一带一路”的战略实施和产能合作的期望。

围绕曙光的发展方向问题,集团管理层制定的另一个发展战略是——国际市场战略,一项项工作紧锣密鼓:成立集团国际战略小组,制定海外市场战略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;成立新能源产品领导小组,编制集团新能源产品发展规划;定向增发融资,控股收购,切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;邀请国际产品认证公司对产品开发、采购供应、财务结算及服务体系等进行了培训,力求使国际业务的相关环节符合专业化、国际化的标准;树立和增强全员海外意识,特别是把高管和中层干部闯海外市场的士气和激情带起来;建设学习型企业,以开放的态度学习国际贸易知识、优秀的管理经验和开拓市场的本领,学习外语,改善知识结构,促进知识提升达到国际职业水准;整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全产业链,实现各要素的有效融合和高效运转;产品品质是跨进国际市场门槛的通行证,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必须确立一个品质目标,建立统一的国际通用的品质管理体系;为曙光的企业文化注入新的国际化元素同,增强企业海外市场竞争的软实力……这一项项关系曙光未来发展命运的举措,表明了集团董事会把曙光带入发展新轨的苦心谋划、坚定决心和精心布局,这是曙光走向下一个“黄金十年”而调整产业结构、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转型胜负手!

事实上,在过去的10年中,曙光从未停止过国际化的脚步,产品已销售到涵盖亚洲、南美洲、非洲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,深耕全球市场,为中国汽车代言。曙光特种车有一半销到海外,很多产品可以对标欧系和日系,皮卡和轻客已有了成熟的全球平台化产品,海外配件销售2014年创下历史新高。

成绩面前,曙光人并未止步。在海外市场运作模式上,曙光开始由从“猎人”向“农夫”转变,深挖新兴市场,精耕细作,从到处“撒网”到驻地“耕耘”——注重销售服务网络建设,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,将市场做大做强,海外业绩稳步攀升。

集团终身名誉董事长李进巅曾经说过,曙光已经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,第一个阶段叫草创阶段,创业之初是“麻雀团队”,用8年时间从无到有,家门前刨食,是丹东的曙光;第二个阶段是“大雁团队”,带领企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历经10年走出辽宁走向全国,快速发展壮大,跨入“百亿俱乐部”,成长为中国的曙光;现在是曙光发展的第三个阶段,“雄鹰团队”要带领曙光面向海洋,扬帆出海,搏击国际市场,到国际市场去脱胎换骨,增强竞争力,把曙光打造成国际级公司,转变为世界的曙光。

响应国家战略,下一个10年,曙光人将规划全球市场布局、明确整体运作策略、整合企业内外资源,逐步将曙光打造成为一个市场国际化、标准国际化、资源配置国际化、竞争力明显的一流整车、零部件研发和制造企业,从而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,在国际上树立“中国智造”品牌,为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做出贡献,使曙光可持续发展,使曙光伟业常青。

全面实施“双轮驱动”战略,是曙光走过30年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、一个经营转折点、一次战略的转身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发展理念,是激励曙光人蓬勃发展的铿锵鼓点。

我们期待,这是曙光又一次华丽的转身!

世纪卡车网